麓湖挥杆:无中生有出新景
一名高尔夫球爱好者在麓湖山高尔夫球场的最高点击球。 (钟小丰 摄)
■记者 李少凤 刘奕宏
实习记者 黄 焱
特约记者 翁尚华
外号 “仙人洞”的4号洞,是麓湖山高尔夫球场最为闻名遐迩的球道:从黑T发球台至球道的落差达到了110码,是目前世界落差最大的高尔夫球道。单凭这个世界之最,就为麓湖山吸引了无数国内外高球爱好者慕名而来。
麓湖山高尔夫球场结合地貌顺山而建,球道、水域、沙坑自然而成,山光水色与起伏舒缓的球场完美结合在一起,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势,成就了麓湖山球 场的独特魅力。记者采访时,正是艳阳高照的时候,眼看着两辆电瓶车在两个层级的球场间穿行,不时停下来让车上的人挥杆击球。而身后又是一阵喧闹,随即围上 来一群皮肤黝黑、语速极快的外籍人士,指着球场欢快地交流着什么。记者虽然一句也没听懂,但从表情和动作来看,显然是对球场非常向往。他们拖着的行李中, 高尔夫球设备尤其显眼。
在20多座丘陵和9个大小库湖组成的麓湖山间,高尔夫球场是最靓丽的风景线。去年,“麓湖挥杆”还被评为“梅州十八景”之一。去年以来,麓湖山 文化产业园共举办包括“将军杯”等大小高尔夫赛事近60场次,接待了来自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尼及港澳台、广州、深圳等国内外企业家,以及王石、阮次山、 冯巩、奚秀兰、凌峰等一批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;完成了波兰音乐家演出访问团及阿拉伯16国、莫桑比克文化交流代表团的文化交流接访任务。据统计,去年入园 观光人数约18万人次,极大提升了梅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而麓湖山也因此一跃成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标杆。
但麓湖山的景观不止于高尔夫球场。在麓湖山园区,眼之所及到处树木苍翠、碧草如茵、花团锦簇,“来到这里,可以春花秋月探自然,看草看树看天 蓝,休闲运动健身体。”正如导游的解说词那样,广东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内麓湖山原生态自然风景,与传统的客家文化交相辉映,富于创意的时尚,演绎着新的客家 故事和文化传奇。总投资20亿元的广东麓湖山文化产业园,是我市著名乡贤余锋光先生响应我市“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”的有力举措。产业园致力于构建客都人 文和自然生态大景区,打破传统耕山模式,打出了世界动漫主题乐园系列、影像制作基地系列、中华文化园系列等“组合拳”。这一定位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,特别 是今年3月,国家发改委发出《关于印发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通知》,梅州麓湖山文化产业园被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文化产业单位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标杆,几乎是“无中生有”、横空出世的——在产业园建设之前,这里就是一片荒山秃岭。“麓湖山山势起伏险 峻,基本上为牛肝土、砂砾结构的荒山秃岭,常年不长树木,生态环境较为恶劣。”园区总经理曾志忠回忆道,为了改善植被环境,他们下大力气治理滑坡,在历史 火烧迹地大面积扩种林木,加固水土维护。短短几年内,园区已投入建设资金近7亿元,工程内容主要包括耕山绿化、水电路基础平台建设及部分重点项目。这些环 境改善工程,不仅是种下了树木花草,更治好了当地水土流失的顽疾,消除了暴雨天气时的山体滑坡隐患。
园区通过租赁边远荒山秃岭帮助壮大当地村集体经济,还帮助当地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。电瓶车司机余增兴是南口黄甲塘人,“在这里工作环境很 好,工资待遇也不低,一个月收入有3000多元。”余增兴边熟练地开着车边对记者说,园区同事多是当地群众。而在园区外,当地群众也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, 比如开农家乐。山脚下同仁饭店的老板潘铨祥告诉记者:“就这条路,现在已有近十家农家乐。”同仁饭店规模虽小,每天也有五六桌客人。要是碰上节假日,十桌 也很正常,每天的营业额都达到2000多元。
- ·11/22旅游为什么要选择旅行社
- ·11/22我选择,我喜欢!
- ·11/22新白云国际机场指南---到达篇
- ·05/18安全快乐跟团游 从掌握注意事项开始
- ·05/18遇到雪崩时如何逃生(图文)
- ·05/18户外徒步饮水要少量多次吗
- ·05/18穿古装听汉乐赏美景 客家文化游赏心悦目
- ·05/18游客五一享客家文化套餐
- ·05/18“五一”小长假 8万游客畅游平远
- ·05/18丰顺欲建“广东的腾冲”